~『有嘴無耳』的父母,關閉孩子情緒出口~
面對思慮欠周全、問題層出不窮的子女,要焦急的父母們保持沈默往往是最難的一門功課,更不用說去『傾聽』了。
多數父母因為時間被工作、社交生活切割,回家後早已身心俱疲,往往不容易再繼續保有悠閒、可侃侃而談的心情面對孩子,特別是小孩也上了一天課加上補習,之後還有一堆功課沒做,於是『短兵相接』的戲碼往往每天上演。公式化地詢問孩子一天的狀況後,即開始下指導棋,包括批評、指教與囑咐。
大部分忙碌的父母既未真正期待、也沒做好準備要去瞭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。孩子在面對父母心不在焉地冷處理方式,也只得越來越隱藏壓抑自己的感受,而無從找到適切的情緒出口。
~親子對話勿流於『各自表述,雞同鴨講』~
熱衷地要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傾囊相授予子女,是很多為人父母者常有的心態,因此,在滔滔不絕的同時,卻很少有機會放空自己,好好地聽孩子們述說他們自己的經驗。有些父母會認為『我走過的橋,比你走過的路還多!』,而不願花費心思去傾聽孩子的人生經歷與憧憬。
事實上,孩子們渴望跟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感受,包括:喜惡與志向、學校生活、師生同儕關係、甚至男女感情等私密話題,也期待父母親能提供一個不帶批判、願意無條件傾聽與接納的可信任安全空間,而非一天到晚等著對自己批評說教:『你這沒做好,那沒做對!』、『我教你這樣做,你照著做就是了!』。
~關注孩子的情緒,帶您進入他的內心世界~
孩子們對父母傾吐心聲,常常是要尋求情感上的被瞭解與支持,並沒有要父母指點迷津的意圖。然而,心急的父母卻容易陷入『下指導棋』的習慣反應,因而,不是把場面弄得很僵,就是吃閉門羹,一番講理說教,孩子怎麼也聽不進。
傾聽的意義並不只在聽孩子敘述的內容,更重要的是,能同時『傾聽』他們的情緒與感受。唯有不帶批判(Non-judgment)的傾聽,才能引導與鼓勵孩子暢所欲言,也是幫助父母進入孩子內心世界的捷徑。
~先同理、後說理,有益親子聯盟關係~
很多孩子,寧可言聽計從於跟自己年齡相仿的知心好友,卻不理會父母的苦口婆心。那是因為,同儕關係提供了孩子自我袒露、被傾聽與同理,並獲接納與認同的機會,因而,逐漸對孩子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力。
令人無奈的是,持傳統教養態度的父母,所營造出來的家庭氛圍,無法滿足孩子情感有所寄託的基本需求,促使孩子與父母越來越疏離,甚至形同陌路!
父母在傾聽的過程,倘若能適時說出孩子的情緒與感受,表達感同身受的同理心,讓孩子覺得您有站在他的立場設想、跟他是 "同一國的",這樣將有助於建立親子聯盟。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了解、接納,也比較容易打開耳朵,願意聽聽父母的建議與忠告,進而更鞏固親子關係,父母親才可能發揮對孩子的影響力。
~同理傾聽是孩子經營人際關係的寶貴資產~
現代的家庭因為少子化,加上父母過度保護,孩子往往傾向以自我為中心、較缺乏同理心的思維與他人互動,在人際關係中往往傷人也不利己。可以想見這樣的孩子,對未來終須面對的親密關係議題,將會更捉襟見絀、不知所措!
父母親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,若能以身做則,建立專注聆聽、具同理心且非批判的溝通模式,不僅可促進親子間的良性互動,也會在每次的互動中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,養成孩子同理傾聽、關注情緒的溝通技巧,這將成為孩子未來經營人際關係最寶貴的資產!(待續)
備註一:『親子關係可以更“MATCH (麻吉) ”』系列文章,將以一週一篇方式推出,敬請期待!
備註二:本文章將同時張貼於 文鳳診所網頁 (http://www.phoenixclinic.com.tw/) Facebook 供瀏覽,歡迎點擊按讚!
備註三:本文歡迎在不修改原文內容情況下轉載。轉載時,務請註明引用來源與作者,否則本文作者將保留著作版權之法律追訴權。4/8, 2012